js文件不存在或浏览器不支持该js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SEA-Hi!论坛:回首2016,我们努力前行

2016-12-30    来源:市规划国土资源局

  2016年12月10日,一个温暖的冬日午后,上海设计中心木棉厅掌声雷动,SEA-Hi!论坛2016年度最后一期活动在温馨的圣诞树下,在悠扬的手风琴声中,在自然果蔬芬芳里、在浓郁咖啡气味中、在酣畅淋漓单车骑行与充满无限魔力迪斯尼的感受之中,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2016年,SEA-Hi!论坛共举办了5期,迎来了24位演讲者,6位助演嘉宾,1500余位现场观众,5000余人官微粉丝,超4.5万次的网络视频点击量,20余万次的官网浏览数。

嘉宾演讲,精彩纷呈

  论坛结束后,每位演讲嘉宾都被授予一幅嘉宾纪念证书,是由年轻艺术家屠娟为SEA-Hi!论坛特别设计,将中国传统青花和象征上海先锋精神的白玉兰完美融合的一份纪念品,感谢各位嘉宾为上海的未来与发展倾心助力!

  一月岁首梅香,感悟上海情怀

  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于海:讲述田子坊别样的故事,从旧里转变为创意产业和时尚消费空间,田子坊偶然诞生,倔强成长,掺杂力量的博弈、商业的侵蚀、艺术的挣扎和人们的思考。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王伟强:一个关注窑洞的人文摄影家,一个印刷厂走出来的艺术家,一个从巴马加到百色的深圳打工妹,王教授用三个人的故事诠释了一种对故土执拗的热爱和思考。乡愁是什么?乡愁不仅是一份感情,更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

  SMG东方广播中心首席主持人秦畅:三个带着温度的听众来电,带来对城市空间、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无限思考,让生活在上海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暖暖的气息与温度。

  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女儿的画笔,儿时的弄堂,回头看看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所拥有的历史、人文和空间的纵深感。

 

  四月生机盎然,点亮城市创新梦想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金宇澄:他的演讲一如他的小说,蒙太奇般的拼贴,放大镜般的观察。他讲述记忆深处那般拥挤的里弄里透露出的上海浓浓的人情味,感慨如今同质化上海缺少自己特有的元素、特有的空间符号,让大家知道这就是上海,当今的上海。

  上海交大经济学教授陆铭:从高度聚集的美国经济,谈到夜夜笙歌的京东银座,从巴黎的十字路口,谈到帝都魔都的宽窄街道。言语间探寻着空间的力量,审视着城市规律。任何一个超大型城市的发展都需要集聚创新,而集聚创新则需求适合它生长的空间。

  瑞安地产设计总监陈建邦:复旦背后有一条大学路,这里没有商圈的各大品牌,没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没有惊艳的景观特色,但是他却吸引了无数文青、创业公司,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活力。这靠的不仅仅是设计师的聪明才智,更是开发商对于项目全周期的管控与经营。

  汉源文化创始人应臻:乡村到底是“世外桃源”,还只是“乡下”。如何激发民间力量和智慧,采用社会化、市场化的手段提高投资效益,是乡村成为真正的美丽村庄。

  城市数据团联合创始人汤舸:数据虽然枯燥、神秘,但在他的眼里却成为了最有趣的小秘密,听他用数据为上海画像,解读上海人的价值取向。

 

  七月荷韵悠扬,开启城市新风尚

  上海市松江区副区长于宁:城市记载着人类的文明和历史的脚步,无论是已经断壁残垣或者深埋水土。广富林——“上海之根”,他的遗存永远是这座城市发展的精神家园,它不仅代表了上海的记忆,更是上海日新月异的基石。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院长李振宇:曾经的城市建设追求的是以“大”、“壮”为美,如今我们重回近人尺度,重塑街道空间,探索开放街区,寻找最适合现代人类、适合中国城市发展的生存空间。

  最美书店钟书阁创始人徐雅娥:讲述了夫妻两人对书如痴如醉的爱和一路圆梦创造最美书店——钟书阁的心路历程。如今的钟书阁不仅城市上海文化的新地标,更成为了“最美”书店的代名词,走出上海,走向更宽广的世界。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黄昌勇:上海——海纳百川,中西交璧。这座城、城里的人都在为上海市的国际化文化之都梦想不断努力着、坚持着、付出着。

  麦肯锡咨询公司资深合伙人华强森:一个在上海生活了18年的老外,作为新上海人,见证了这些年上海面临城镇化、老龄化、流动性、生产效率等挑战。他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对这座城市热爱提出重组、结合、留白三大工具复兴这座城。

 

  十月金桂飘香,品味城市印象

  非常建筑主持设计师张永和:在设计诺华园区时,“我总在想能不能给职工提供一个园区,就让他乐不思蜀不想回家,怎么让两个科学家说话、聊天,也许他们碰撞的思想就是下一个巨大的发现。”

  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一个城市,一定要有它的文化代表,一定要有它的文化名片。因为这个文化是它的灵魂。昆剧就是这样一张闪亮的名片。上海昆剧团在创作精品作品的同时,求新求变,将昆剧普及化、市民化的视为己任,走出了一条激发传统戏剧新活力的道路。

  Youngbird创始人叶春曦:城市更新并不是建筑更新,而是人思维的更新。

  华师大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达良俊:针对公园如何控制开放时间来平衡周围居民与公园使用者的需求,提出了“分类、分序、分季、分时”的开放原则,及公园、社区、志愿者三位一体,公安城管双联动的“3+2”管理模式。

  上规院青年规划师陈洋:城市本身就是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就是他的常态。如果说城市真的让生活更美好的话,那么是因为城市给生活更多的可能性。让我们对待永康路问题时,正视它、尊重需求,“少将其视为毒瘤,用洪荒之力将其一拆了之,多一些循序渐进和抽丝剥茧的耐心”。

 

  冰月冬日暖阳,看上海蓬勃活力

  四叶草堂发起人刘悦来:带着他们在上海街头种植的食物,为我们讲述他们在魔都开启的食物森林。他说:我们要做的,只是把这本教科书真是地翻开,给人们看一看。每个都市人都有机会重新认识土地认识自然。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健:以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不仅是权利的集中,更是文化的归集”开始,娓娓道来犹太民族留给上海这座友谊之城的深刻印记。

  企鹅吃喝指南咖啡总监黄俊豪:咖啡馆不只是星巴克,不同的咖啡馆里会遇到不同故事、不同想法的人,所以在他眼里咖啡馆就是一个“媒婆”,是一个存在无限乐趣和可能性的地方。

  上规院青年规划师郑迪:以最近如火如荼的共享单车为引子,分享了共享经济的重要性,也对政府如何应对服务于民产生的市场的不断发展提出了共建管理平台的思考。

  著名旅游管理专家、资深迪斯尼迷何建民:迪斯尼喜欢用magic——魔力,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上海这座城凭借着迪斯尼这张名片,丰富了上海的城市活力同时也告诉大家上海也是个魔力之城。

 

特色鲜明,打造SEA-Hi!品牌

  SEA-Hi!论坛,一个热爱上海的市民舞台

  这不是一个常规的讲座式论坛,而是喜欢上海人们为城市空间品质提升贡献智慧的新型开放式平台,是行业创新的平台、规划建筑领域思想创新与智慧集聚的场所、众创众规的空间。活跃在城市不同领域的人们只要有着创新的观点都能作站上这个舞台,与公众分享自己独特与精彩的想法。2016年共有自文化、艺术、历史、经济、设计、管理等方面的24位嘉宾站上了这个属于上海人自己的舞台,分享他们对这座城的思考、热爱与畅想。

  SEA-Hi!论坛,一个上海城市政策的触媒

  这是政府和市民之间的沟通桥梁,是一个公共参与的平台,是一个城市政策的触媒。通过这个平台所收集的观点、需求将会影响到上海规土相关部门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的制定。

  SEA-Hi!论坛,合作共享、协同发展

  这个时代是互联共享的时代,讲求1+1>2,合作共享、协同发展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节奏,SEA-Hi论坛牢牢抓住这个时代特点,加强了与各类媒体平台的长期合作、与各种活动的联动发展。2016年度我们在海上畅谈、爱奇艺、腾讯视频、澎湃等媒体平台发布SEA-Hi论坛相关活动信息,并在SEA-Hi论坛现场举办了2015城市空间艺术季颁奖典礼、城市设计挑战赛启动仪式、众创众规平台发布仪式,实现多平台的协同发展。

2017,我们未完待续

  期待2017阳春三月,与SEA-Hi!论坛再相会。

  愿SEA-Hi!论坛成为上海市民自己论坛。

  


  SEA-Hi!论坛:回首2016,我们努力前行
  2016-12-30 来源:市规划国土资源局
  2016年12月10日,一个温暖的冬日午后,上海设计中心木棉厅掌声雷动,SEA-Hi!论坛2016年度最后一期活动在温馨的圣诞树下,在悠扬的手风琴声中,在自然果蔬芬芳里、在浓郁咖啡气味中、在酣畅淋漓单车骑行与充满无限魔力迪斯尼的感受之中,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2016年,SEA-Hi!论坛共举办了5期,迎来了24位演讲者,6位助演嘉宾,1500余位现场观众,5000余人官微粉丝,超4.5万次的网络视频点击量,20余万次的官网浏览数。
  嘉宾演讲,精彩纷呈
  论坛结束后,每位演讲嘉宾都被授予一幅嘉宾纪念证书,是由年轻艺术家屠娟为SEA-Hi!论坛特别设计,将中国传统青花和象征上海先锋精神的白玉兰完美融合的一份纪念品,感谢各位嘉宾为上海的未来与发展倾心助力!
  一月岁首梅香,感悟上海情怀
  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于海:讲述田子坊别样的故事,从旧里转变为创意产业和时尚消费空间,田子坊偶然诞生,倔强成长,掺杂力量的博弈、商业的侵蚀、艺术的挣扎和人们的思考。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王伟强:一个关注窑洞的人文摄影家,一个印刷厂走出来的艺术家,一个从巴马加到百色的深圳打工妹,王教授用三个人的故事诠释了一种对故土执拗的热爱和思考。乡愁是什么?乡愁不仅是一份感情,更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
  SMG东方广播中心首席主持人秦畅:三个带着温度的听众来电,带来对城市空间、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无限思考,让生活在上海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暖暖的气息与温度。
  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女儿的画笔,儿时的弄堂,回头看看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所拥有的历史、人文和空间的纵深感。
   
  四月生机盎然,点亮城市创新梦想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金宇澄:他的演讲一如他的小说,蒙太奇般的拼贴,放大镜般的观察。他讲述记忆深处那般拥挤的里弄里透露出的上海浓浓的人情味,感慨如今同质化上海缺少自己特有的元素、特有的空间符号,让大家知道这就是上海,当今的上海。
  上海交大经济学教授陆铭:从高度聚集的美国经济,谈到夜夜笙歌的京东银座,从巴黎的十字路口,谈到帝都魔都的宽窄街道。言语间探寻着空间的力量,审视着城市规律。任何一个超大型城市的发展都需要集聚创新,而集聚创新则需求适合它生长的空间。
  瑞安地产设计总监陈建邦:复旦背后有一条大学路,这里没有商圈的各大品牌,没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没有惊艳的景观特色,但是他却吸引了无数文青、创业公司,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活力。这靠的不仅仅是设计师的聪明才智,更是开发商对于项目全周期的管控与经营。
  汉源文化创始人应臻:乡村到底是“世外桃源”,还只是“乡下”。如何激发民间力量和智慧,采用社会化、市场化的手段提高投资效益,是乡村成为真正的美丽村庄。
  城市数据团联合创始人汤舸:数据虽然枯燥、神秘,但在他的眼里却成为了最有趣的小秘密,听他用数据为上海画像,解读上海人的价值取向。
  七月荷韵悠扬,开启城市新风尚
  上海市松江区副区长于宁:城市记载着人类的文明和历史的脚步,无论是已经断壁残垣或者深埋水土。广富林——“上海之根”,他的遗存永远是这座城市发展的精神家园,它不仅代表了上海的记忆,更是上海日新月异的基石。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院长李振宇:曾经的城市建设追求的是以“大”、“壮”为美,如今我们重回近人尺度,重塑街道空间,探索开放街区,寻找最适合现代人类、适合中国城市发展的生存空间。
  最美书店钟书阁创始人徐雅娥:讲述了夫妻两人对书如痴如醉的爱和一路圆梦创造最美书店——钟书阁的心路历程。如今的钟书阁不仅城市上海文化的新地标,更成为了“最美”书店的代名词,走出上海,走向更宽广的世界。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黄昌勇:上海——海纳百川,中西交璧。这座城、城里的人都在为上海市的国际化文化之都梦想不断努力着、坚持着、付出着。
  麦肯锡咨询公司资深合伙人华强森:一个在上海生活了18年的老外,作为新上海人,见证了这些年上海面临城镇化、老龄化、流动性、生产效率等挑战。他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对这座城市热爱提出重组、结合、留白三大工具复兴这座城。
  十月金桂飘香,品味城市印象
  非常建筑主持设计师张永和:在设计诺华园区时,“我总在想能不能给职工提供一个园区,就让他乐不思蜀不想回家,怎么让两个科学家说话、聊天,也许他们碰撞的思想就是下一个巨大的发现。”
  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一个城市,一定要有它的文化代表,一定要有它的文化名片。因为这个文化是它的灵魂。昆剧就是这样一张闪亮的名片。上海昆剧团在创作精品作品的同时,求新求变,将昆剧普及化、市民化的视为己任,走出了一条激发传统戏剧新活力的道路。
  Youngbird创始人叶春曦:城市更新并不是建筑更新,而是人思维的更新。
  华师大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达良俊:针对公园如何控制开放时间来平衡周围居民与公园使用者的需求,提出了“分类、分序、分季、分时”的开放原则,及公园、社区、志愿者三位一体,公安城管双联动的“3+2”管理模式。
  上规院青年规划师陈洋:城市本身就是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就是他的常态。如果说城市真的让生活更美好的话,那么是因为城市给生活更多的可能性。让我们对待永康路问题时,正视它、尊重需求,“少将其视为毒瘤,用洪荒之力将其一拆了之,多一些循序渐进和抽丝剥茧的耐心”。
  冰月冬日暖阳,看上海蓬勃活力
  四叶草堂发起人刘悦来:带着他们在上海街头种植的食物,为我们讲述他们在魔都开启的食物森林。他说:我们要做的,只是把这本教科书真是地翻开,给人们看一看。每个都市人都有机会重新认识土地认识自然。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健:以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不仅是权利的集中,更是文化的归集”开始,娓娓道来犹太民族留给上海这座友谊之城的深刻印记。
  企鹅吃喝指南咖啡总监黄俊豪:咖啡馆不只是星巴克,不同的咖啡馆里会遇到不同故事、不同想法的人,所以在他眼里咖啡馆就是一个“媒婆”,是一个存在无限乐趣和可能性的地方。
  上规院青年规划师郑迪:以最近如火如荼的共享单车为引子,分享了共享经济的重要性,也对政府如何应对服务于民产生的市场的不断发展提出了共建管理平台的思考。
  著名旅游管理专家、资深迪斯尼迷何建民:迪斯尼喜欢用magic——魔力,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上海这座城凭借着迪斯尼这张名片,丰富了上海的城市活力同时也告诉大家上海也是个魔力之城。
  特色鲜明,打造SEA-Hi!品牌
  SEA-Hi!论坛,一个热爱上海的市民舞台
  这不是一个常规的讲座式论坛,而是喜欢上海人们为城市空间品质提升贡献智慧的新型开放式平台,是行业创新的平台、规划建筑领域思想创新与智慧集聚的场所、众创众规的空间。活跃在城市不同领域的人们只要有着创新的观点都能作站上这个舞台,与公众分享自己独特与精彩的想法。2016年共有自文化、艺术、历史、经济、设计、管理等方面的24位嘉宾站上了这个属于上海人自己的舞台,分享他们对这座城的思考、热爱与畅想。
  SEA-Hi!论坛,一个上海城市政策的触媒
  这是政府和市民之间的沟通桥梁,是一个公共参与的平台,是一个城市政策的触媒。通过这个平台所收集的观点、需求将会影响到上海规土相关部门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的制定。
  SEA-Hi!论坛,合作共享、协同发展
  这个时代是互联共享的时代,讲求1+1>2,合作共享、协同发展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节奏,SEA-Hi论坛牢牢抓住这个时代特点,加强了与各类媒体平台的长期合作、与各种活动的联动发展。2016年度我们在海上畅谈、爱奇艺、腾讯视频、澎湃等媒体平台发布SEA-Hi论坛相关活动信息,并在SEA-Hi论坛现场举办了2015城市空间艺术季颁奖典礼、城市设计挑战赛启动仪式、众创众规平台发布仪式,实现多平台的协同发展。
  2017,我们未完待续
  期待2017阳春三月,与SEA-Hi!论坛再相会。
  愿SEA-Hi!论坛成为上海市民自己论坛。